时间: 2021-12-18 10:35:50 来源:bet28365365娱乐场_bat365官方网页版_英国365bet官方日报
灾后重建的芦山县龙门镇一角 本报记者 郝立艺 摄
防灾减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是保障民生的大事。
近年来,芦山县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初步实现了从“救灾型”向“防灾型”转变。截至目前,芦山县累计创建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1个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成为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现场会举办地。
四级联创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芦山县是全市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芦山县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信息整合、队伍整合,着力搭建“一网融通、科学决策、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一体化综合减灾平台。
踏着实木搭建的步行长廊,从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村口一路蜿蜒,一栋栋红色琉璃瓦屋顶、浅黄色墙面的仿古木楼映入眼帘。这里曾因地震满目疮痍,如今,地震的痕迹消失不见。
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洪涝灾害危险区分布与人员转移路线图映入眼帘。“什么时候转移”“转移信号”“转移到哪里去”“应急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服务中心的广场就是避灾安置点。
广场一侧有一间屋子,屋里的陈列架上整齐摆放着棉被、衣服、手电筒、灭火器等20多种救灾物资和应急装备。“这是村里新建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室。”青龙场村党委书记王强说,这间储备室的采光、通风、防震等条件都严格按照标准建设,确保灾情一发生,救灾物资能在第一时间送到村民手中。
发生突发事件,村民如何在第一时间找到就近避灾点?记者看到应急医疗点、应急物资堆放点、应急垃圾堆放点、应急供水、应急供电等指引标识牌立在村道两旁。公共信息标识向人们传递准确的应急信息,这意味着,群众出家门、出楼栋就能沿着标准化的避灾标识,有序、安全、就近到达避难场所。
这是芦山县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工作的一个缩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否“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直接关乎生命安全、生产发展。
近年来,芦山县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为抓手,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综合减灾示范县“四级联创机制”,不断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芦山县安装的地震预警信息“村村响”系统
能力提升 当好宣传员拧紧“安全阀”
“有了这个高科技,老百姓就能提前收到地震警报信息,心里踏实了很多。”芦山县龙门镇村民张继生上下打量着已经安装妥当的地震预警终端,赞赏地点了点头。张继生曾是当地的防震减灾助理员,8年前突如其来的“4·20”芦山强烈地震使他家的房屋毁于一旦,而今他不仅住上了漂亮的新屋,看着村上安装的地震预警设施,曾经挥之不去的阴霾逐渐驱散。
2019年12月,芦山县48个自然村以应急广播为依托,使用地震预警终端与其联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地震预警信息“村村响”。近年来,芦山县把握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契机,着力推进生态修复、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基层治理等能力体系建设,实现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全面提升。
经过震后多年的普及,芦山已是村村有监测、户户懂防灾。对泥石流、山洪易发的重点地区,采取盯防、撤离、治理综合应急手段,并安装泥石流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目前,建成全市首个370兆超短波系统,设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460处、重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7处、自动雨量与自动水位监测站31处、河道视频监控站12处,落实各类监测员331人,实现“天空地”监测预警全覆盖。
芦山县龙门镇层峦叠翠,一排排修葺一新的村民住宅坐落其间,谁曾想这里曾是遍地残垣断壁的地震灾区。“现在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得既安全,又幸福!”曾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芦山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看着眼前的景象感到很欣慰。
这位负责人介绍,在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所有的新建、改建工程均以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抗震设防依据,实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制度,坚持避让地震断裂带、避让地灾隐患、避让泄洪通道“三避让”安全选址原则,确保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民房彻底改变了过去基本不设防或设防能力差的状况。
近年来,芦山县应急管理局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潜心“修炼”监测预报预警“真功夫”,加快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拧好“安全阀”。
芦山县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培训
征程再启 持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今年春季的一天,在结束科普讲座后,陈龙冀又耐心地解答了当地群众的咨询,作为芦山县防震减灾服务中心的一名科普人员,她坚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为群众提供防震减灾科普方面的服务。
2020年以来,芦山县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和检查活动,建立县、乡、村、灾害易发点4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设置应急物资代储点50个,储存防汛、地震、医疗救护等11类救灾物资10000余件;组建“轻骑兵”队伍、危化品社会救援队,芦山县应急救援队伍达到52支800余人……今后,这些数字还将被刷新。这不仅充分彰显了当地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力地推进了当地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化。
近年来,芦山县以创新为引领,探索防灾减灾新路径、新理念、新模式,倾力打造芦山综合减灾新格局——
通过政社联动探索韧性城市建设新路径。芦山县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力量”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新模式,建立县、乡、村3级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组织架构,搭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服务平台。
建立科普教育基地,树立防灾减灾新理念。以震后异址重建的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为示范点位,依托避灾顶棚、疏散滑梯、应急厕所等现代化防灾减灾建筑理念,大力推行校园减灾科普教育。
突出重点打造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新模式。投入资金2956万元,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推动信息下沉、抓实群众动员、实现群测群防。
此外,芦山县注重全面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联动社会力量,打造专业化救援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组建一支应急救援队伍;联合芦山县消防救援大队、县红十字会根据救援队伍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制定培训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工作;联动应急、气象、水利、地灾等部门建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大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预案体系,确保重点领域全统筹,重要点位全覆盖。
“我们将继续深入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责任扛在肩上。”芦山县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芦山县将加大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教力度,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完善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县没有终点,接下来,芦山县将不断完善该县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助推芦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石雨川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李桃月
来源:bet28365365娱乐场_bat365官方网页版_英国365bet官方日报 日期: 2021-12-18 10:35:50
编辑:李桃月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webliren.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